一周生物

2025-05-08 16:28:56 4949

为了能够高效学习,我引导学生首先欣赏DNA结构美:对称的双螺旋结构像两条仙女的飘带,结构严谨的碱基像钢琴的键盘,而碱基对的有序排列又像盘旋而上的楼梯;然后再感受DNA的功能美,如准确无误的碱基配对和双链复制,千变万化的自由组合,实现了生物的遗传变异功能,创造出了大美世界。在感叹之余,我写了一首诗去赞美她。

“DNA”赞美诗

因为,有了你,

寂寥的荒漠

才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因为,有了你,

生命才如同滔滔的长江黄河

——奔流不息;

因为,有了你,

大千世界才如此缤纷、绚丽

处处充满生机。

你,为了生命的延续,

如同一个恪守职责的守更的老人,

默默地,默默地,

将生命的钟点敲响,

送走夜晚,

迎来晨曦。

啊,DNA,

上苍赐给你舞蹈家的身姿,

随意地——

将生命的彩链挥洒自如。

在苍茫的键盘上,

奏响了生命的强音,

那是大地赋予你的钢琴家的灵气。

啊,DNA,

上天赐给你魔术师的聪睿,

凡人捕捉不到你的踪迹,

你却悄悄融入了每一个机体。

你潇洒地翻转着生命的魔方,

展现给世人一个美妙绝伦的天地。

啊,DNA

——生命的遗传物质,

我,赞美你。

此诗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以凝练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对DNA的结构、功能及意义作了叙述,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恰当引入课堂,辅助教学,将复杂抽象的内容具象化,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同时充分领略到生物学科之美。

设计思维活动的“场”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认识活动,是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本质的特征。正是因为人类有着任何动物都无法比拟的思维能力,所以才靠无限的智慧生存,并主宰世界。因此,恩格斯称之为“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思维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富有活力的因素,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课堂教学只有立足于“思维”,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身心发展,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为抓手,我进一步深化“审美化教学”探索。

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是保证课堂教学高效进行的重要前提。

如果把一节课比作一潭清水的话,那么优势兴奋中心则称为“兴奋岛”。通过“优势思维兴奋中心”(兴奋岛)的建立,使其成为一节课中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活动的中转站和加油站,并利用其辐射作用,将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故称之为“场”效应。

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

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孔雀舞惟妙惟肖,令人赞叹不已,那么你见过植物跳舞吗?植物的舞蹈又会是怎样呢?请同学们欣赏!

视频播放:种子萌发的过程。

在高速摄影机下,刚出土的幼苗,摇头幌脑,左顾右盼,灵动欢快的舞蹈让学生大开眼界,并为之惊叹!这是真正的舞蹈,是生命的舞蹈。自然界任何生命的诞生(哪怕是一粒小小的种子),都会给人类带来强烈的震撼和惊喜。想知道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外界)条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本环节通过展示刚出土的幼苗“跳舞”这个令人震撼的视频,加上富有激情的描述,激发学生求知欲,打开了思维的闸门。通过情景激发和兴趣激发,成功建立起第一个“思维兴奋中心”,优化了思维环境,奠定了思维基础。

巧用“问题导学”策略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问题的激发作用,以问题为切入点,将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高效化,形成“问题导学策略”。通过问题设计、问题引发、问题导学等过程,帮助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并在问题探究与解决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效度,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如在学习《昆虫的变态发育》时,我引入李商隐《无题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问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句诗有何不妥之处?

又如在学习心脏“心动周期”内容时,让学生思考“心脏是在不停地跳动吗”等,这些问题都会打破学生固有的感性思考,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又如在学习《鸟的生殖》时引入“爱迪生小时候孵鸡蛋的故事,但最终失败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然后进一步导入更深入的问题:爱迪生孵蛋实验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小鸡孵化的条件是什么?

教师提出质疑:现代化养鸡场生产的鸡蛋能孵化出小鸡吗?

再进一步设计问题:爱迪生孵蛋与老母鸡孵蛋,有何不同?人的体温与鸡的体温一样吗?未受精的鸡蛋能孵化出小鸡吗?受精卵是怎样产生的?现代化养鸡场生产的鸡蛋是什么类型的鸡蛋?

通过认真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小鸡孵化的前提条件是受精卵,二是适宜的温度。现代化养鸡场生产的鸡蛋大多数是未受精卵,所以不能孵化出小鸡。

寻找思维突破口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是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志。在教学中,我以教材为载体,关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加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严密性、深刻性、系统性等思维品质的培养,努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学习“消化道”时,我这样设计问题:你在吃苹果时,不小心将一粒种子吞下,请你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描述苹果籽在人体的旅程。据此总结消化道的构成。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能随意改变顺序吗?

这些课堂小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独创性。

在“观察草履虫的应激性”教学中,提出以下几个不同条件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1)食盐的刺激;(2)糖的刺激;(3)肉汁的刺激;(4)温度的刺激;(5)手触动的刺激。从而使学生发现外界刺激能使草履虫作出反应, 但刺激的条件不同,反应的强度、方式也不同,很直观、深刻地理解动物是如何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的。

同时,再进一步发问:如果将上述刺激条件同样作用于不同的植物,会有什么反应?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要比植物灵敏得多,那么灵敏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样,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常识就能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思考,迅速找到正确答案。这样可有效促进对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等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思考的世界里,学生有探索,有疑问,有感慨,而让课堂穿越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进入探索生命的世界——这是为师者的天职!

尊重原创,支持好文

作者丨郭道胜(中学生物正高级、特级教师,山东省教科院兼职研究员,山东济南章丘市教育体育局教科所所长)

图片丨设计之家

责编丨任海洋

“星教师”广告合作请联系:023-67450968

投稿邮箱:3207153742@qq.com

/ 手边的经典,随时的修养/

点击下图,直接连线▼

/ 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创新教学设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