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袁绍争霸中,为何笑到最后的是曹操,这里有什么秘密
曹操是我国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不仅仅治国理政才能比较杰出,而且在招览人才,识才用才方面也是比较知人善任,唯才是举的!曹操在政治上是个极其有抱负的人,曹操在早年就意识到,旗帜和军队是实现其理想的制胜法宝,是实现自已宏图大志的秘密所在。在三国军阀割据的时代里,在诸侯争霸的混战局面中,各路人才层出不穷,时势搅动乱世,乱世造就英雄。在这个跌宕起伏危机乱世之中,对于有大志的人来说,不是危机而是良机。这个时候,对于生逢这个时代的曹操来说,早已敏锐嗅到了其中的商机,曹操眼中的这个商机,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小公司,而是谋图天下的集团公司!这个世界就是多姿多彩的,就像一个大舞台一样,那个都想站在舞台的中间,展示自已的魅力。不是你曹操一个人发现这是一个商机,想谋天下人大有人在,不过这些人都不成气候,也是最不具备条件,在当时最具备条件,能成气候的,也只有曹操和袁绍。
他们也知道,欲成大事者,必需做到两件事,第一是拢略人心,二是储备和招募人才,这两者之中,缺一不可,至于如何招募和如何使用人才最为重要,也是一面大学问。利用好人才,如何用人,更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说到袁绍和曹操,那么他们两个人的,用人之道又有什么样的不同了,初期,曹操的各方面的力量,远远逊色于袁绍实力,袁绍的实力十分雄厚,同为官宦之后,曹操出生小吏之家,而袁绍则出身名门望族之后,祖上位列三公,门生故吏遍及朝野上下,光凭这一点,曹操是远远望尘的!那么袁绍的实力那么强大,最后在群雄逐鹿的时代下,袁绍为何败于曹操之手,饮恨江东。要说袁绍败就败在,性格上,刚愎自用,顽固不化,不能采计纳谋,不能任人唯亲,知人善用。
展开全文
而曹操在用人的方式上和袁绍与其恰恰相反截然不同。曹操用人的方法是用什么样的人,该如何用,用在哪里,哪里最适合。荡平袁绍,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成功和闪光点。再说袁绍,比起曹操有人格魅力,也懂人才和人缘。袁绍年轻时候在京畿重地广交各路英雄豪杰,经常在其宅邸广邀狐朋狗友,一时间门庭若市,各路诸侯贤达和各路名流,袁绍在当时的这种行为是欺君罔上的,是犯了大忌讳的。叫结党营私图谋不轨,虽然袁绍比较豪爽,不过在真正用人上,只学习到了皮毛,没有入髓。还有一点,袁绍自命不凡,凡事只注重形式,不注重细节。
只看到面,没有看到点。曹操是面面俱到,从点带面,又能从面到点。荀彧曾经给了袁绍恰如其分的评价:绍凭世资,从容饰智,徒有其表,寡者多归。意思依靠家资厚,装模作样礼贤下士,混,图,虚名。其实袁绍,秀,沽,装,意。而曹操与其相反,实事求是,唯才而用。袁绍谋虚,曹操图实。曹操更注重真才实学德才兼备之人。还有一点曹操首开“求贤令”开历史先河。还是重要一点,用清官,不拘小节,招降纳叛,不计前嫌。正是曹操这种胸襟和气量,收纳下一大批人才。什么赤脚迎许攸,曾经以草拟讨操檄文陈琳,曹操都能开释,凡此行为,估计除下曹操能做到,谁也没有这个大度和气量。曹操在创业初期,最重要的谋士,如荀彧,旬攸,贾诩,郭嘉,和陈昱,都是冲曹操名声而去的!
曹操在知人善任,量才而用,用人之道上,驾驭有术,把握用人火候上游刃有余,在用人手段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袁绍比起曹操用人的方法上,差的不是一点的差距,可以形容为十万八千里,性格决定命运,选择改变人生,要不是袁绍勇而无谋,好于表面形式,刚愎自用,不纳忠言,不采良谋,或许历史可以改写。历史不容假设,也没有如果,历史就是这样无情,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永远没有改正的机会,历史又是最公平的,对任何人都是一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