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子弟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18年10月31日)請協助補充參考資料、添加相關內聯標籤和刪除原創研究內容以改善這篇條目。詳細情況請參見討論頁。
此條目形似評論,須要清理。 (2013年11月3日)請幫助改進條目以使其語氣中立,且符合維基百科的品質標準。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2013年4月24日)請協助補充內容以避免偏頗,或討論本文的問題。
富家子弟是指富裕家庭出身的人,通常指來自上層階級和上層中產階級背景的青壯年人;狹義則上專指世代掌控資本和生產資料的門閥宗族(即所謂的「舊貴」或「老錢」)中的晚輩,而不包括暴發戶(所謂的「新貴」或「新錢」)家庭的子弟。
由於大多數富家子弟從小生活優渥,即使不親自參與工作也可以繼承財富和被動收入並獲得長輩建立的裙帶人脈,可享受比普通人更高水準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地位、更易取得深造晉升的教育資源和機會、以及阻力和風險都更少的職業規劃,以致於有些富家子弟沉迷奢靡浪費的生活方式和炫耀型消費,終日游手好閒、不務正業且缺乏同情心、公德和責任感,甚至自戀任性、恃勢凌人成為欺擾地方的豪強惡霸。
傳統上對富家子弟的稱呼通常也都有貶義,如「紈絝子弟」、「少爺」、「公子哥兒」、「二世祖」、「太子爺」、「膏粱子弟」、「小開」等,女性則稱為「閨秀」、「大小姐」、「千金」、「小公主」等,少年稱之「富少」、「闊少」、「小皇帝」、「熊孩子」等。近年來在中國大陸則常以「富二代」一詞稱之,該名詞於公眾媒體中最早見於香港鳳凰衛視節目《魯豫有約》。[1]
目次
1 類別
1.1 知識成功型
1.2 敗家型
1.3 其他
2 評價
3 相關條目
4 參考文獻
5 外部連結